曾几何时,钱多事少离家近几乎成了完美工作的代名词。今天,我想要讨论的是:这个所谓的完美工作真的适合每一个人吗?
首先,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几个词的隐含意思。
钱多。简单理解就是工资高,也就是所谓的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薪资水平。其实,工资的高低不同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心理预期,如果某公司花高薪请来了这个人,势必期望他会带来更高的价值,试想如果薪资double,但业绩没有double, 估计这样的高薪也拿不了多久。
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,个人业绩的达成不仅仅和个人能力有关,还受其他主客观因素的影响,例如市场大环境,团队合作的小环境等等,所以,钱多,就一定好吗?我个人认为,一个心态平衡的求职者,在跳槽时考虑更多的应该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,来完成自己职责范围的既定目标, 在帮助企业提升价值的同时也提升个人的价值,只有当企业市场份额大目标完成时,个人高薪的小目标才不会遥不可及。
事少。事少还能拿高薪吗?正常的公司,正常的工作职责,一定是以岗定薪,岗位职责里有多少事,这个岗位能承担的责任有多大,那么薪资就会在核定的范围内。现在的职场,只拿工资不干活儿的人要么公司不景气和公司一起玩完,要么迟早被老板干掉,要么和老板有猫腻(什么角色,大家都懂)。所以,真的别对过少的工作内容抱侥幸心态,说不定裁员潮来临时,第一个就是你。
离家近。我个人认为如果同样两份工作摆在我面前,一个离家远,一个离家近,我当然首选离家近的那个。谁也不希望把时间和生命浪费在无谓的上下班路途上。
刚刚分析完这个所谓完美工作代名词的隐含意思,我们也理解了这样的完美工作只是理想状态,然而理想丰满,现实骨感,所谓的钱多事少离家近也只是相对而言的,那么怎样的工作是好的呢?我的体会是:工作就像恋人,适合的就是好的。处于不同阶段的职场人士,对于职业的选择也会有不一样的评估标准。
从我的观察来看,0-5年的职场新手,更关注公司的品牌美誉度,公司的培训体系以及个人在公司的可发展空间,简而言之即:公司能为我带来什么?
职场新人选择工作的要素主要以下几点:
1、首选公司品牌知名度高,在某一领域有良好业界口碑的公司,一般这样的公司除了会有竞争力的薪资,也会在个人职业素养,个人技能等专业性上有全面的培训体系,并且有明确的晋升机制,能够帮助职场新人从学校顺利融入企业和社会,并且看到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;
2、当然以上类型的首选公司一般校园招聘的要求也比较高,全国每年校招,也仅有少数人能如愿以偿进入这样的企业工作。如果没有去首选公司,大部分人的选择会面临以下几种选择:薪资,平台,老板,培训机制......,至于将哪几种因素作为评估重点,也要看个人的实际情况了。
3、如果以上都没有,那也只能先找个工作干着,边充电边寻找更好的机会。
毕业5-15年的职场中流砥柱,更关注个人在公司内的发展空间,是否有竞争力的薪资,以及公司品牌对于TA未来职场的含金量。
这个阶段的职场人士,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,行业经验,人脉资源,他们对职业的选择更趋于可扩展性。那些能拼能闯有资源的人在琢磨着自己创业;有的人也已经在企业里做到了经理或总监级别的职位, 对于职业发展的期望会关注现任公司还有没有可提升的空间,如果现任公司没有机会,一般会选择向外发展,寻求合适的机会跳槽;也有部分求稳的求职者,觉得公司不错,环境也熟悉,会选择在本公司继续发展。
职业生涯,长路漫漫,这个阶段就像一个分水岭,有的人也已经在思考未来五到十年的职业规划,正所谓十年河东,十年河西,这个阶段的选择往往会对未来的十年有更深远的影响。
毕业15年以上的职场精英,更关注跳槽的风险性,职业的稳定性,以及个人价值的回馈。
这个阶段的职场人士大多年近不惑,积累了更丰富的行业经验,有的甚至成为了行业专家或者该领域的精英。 他们的状态一般是这样的:家庭稳定,收入稳定,工作也稳定;工作经验有一定的积累和沉淀,社会阅历也更丰富,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资源。
有的人前面几年折腾创业,也可能有了收获,也有的人可能创业失败选择继续回归职场打拼;有的人之前没选择创业,也有可能在摩拳擦掌,跃跃欲试,觉得时不我待,得抓紧每一秒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而拼搏;
在这个阶段,跳槽风险的评估,稳定性的评估会是大部分职场人士要考虑的,他们大多是理性的,多维度思考的。家里上有老下有下,不能仅凭自己一腔热情去贸然尝试,万一丢了饭碗,不仅可能影响生活质量,更有可能乱成一锅粥。
当然,他们在注重跳槽风险评估和个人稳定性评估的同时,也会考虑个人价值对公司和社会的回馈,这个阶段的职场人士,钱多钱少不是最关键的求职因素,公司的稳定性,业务的成长性,以及TA加入能为公司带来的价值是主要的着眼点,他们希望公司业绩良好,经营状况稳中有涨,自己能和公司一起成长,最终能够功成而退,名利双收是最完满的结局。
由此也可以看出,处于不同阶段的职场人士对于职业的选择有不同的标准,作为招聘者,是否能深入挖掘求职者的跳槽动机,以及是否能充分理解招聘企业的文化及战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。优秀的招聘人员,一定是既懂企业的需求,又懂求职者的动机和期望,并将二者进行完美匹配。
(本文是作者原创,其观点也仅限于个人观察,如有不尽之处,欢迎同行一起交流探讨。如果转载,请注明出处,感谢支持。)